奧松熱失控多維度預警系統 構筑智能安全邊界
發布者:瀏覽次數:
在"雙碳"戰略與能源安全雙重驅動下,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速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推進新能源規模化開發,為儲能電站、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新能源產業注入強勁發展動能。
然而,伴隨鋰離子電池憑借高能量密度等優勢,在儲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的同時,熱失控引發的自燃、爆炸等安全事故頻發,成為制約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面對能源轉型進程中效率與安全的雙重命題,奧松電子依托20余年傳感器核心技術沉淀,創新推出"熱失控多維度預警系統",通過高精度傳感器與“奧松云”智能平臺構建數字防線,為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行業打造全時全域的安全守護屏障,護航綠色能源革命行穩致遠。
什么是熱失控?
熱失控有別于著火,鋰電池完全可以在無明火、無氧氣支持狀態下發生連鎖熱失控,其本質是由單體電芯內部短路、過充或高溫等因素觸發的自加速放熱過程,并通過熱傳遞迅速波及鄰近電芯,這一過程被稱為“熱失控傳遞”。若不加以有效控制,這種連鎖反應最終可能引發失火甚至爆炸,對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我國《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0)中明確指出:電池包或系統在由于單個電池熱失控引起熱擴散、進而導致乘員艙發生危險之前5min,應提供一個熱事件報警信號。
國家標準《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規程》(GB/T 42288-2022)也明確提出:電池室/艙應配置自動滅火系統,與電池管理系統、火災探測器或可燃氣體探測裝置、空調、排風系統聯動,具備遠程被動指令啟動和應急機械啟動功能。
可以提供哪些預警信號?
溫度預警
由于電池熱失控時溫度會顯著上升,所以在電池包模塊的內部會布置相應的溫度傳感器來嚴密監控其溫度狀況。
氣壓預警
電池包內部的氣體會隨著壓力急劇上升而膨脹,這種氣壓的變化能夠提供及時預警的窗口,迅速且精確地反映出電池包內部的狀態變化。
氣壓監控的優勢在于其響應速度快,通常延遲時間以秒計算,即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捕捉到壓力變化。
氣體預警
在電池包熱失控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釋放出一些氣體。通過監測這些氣體的濃度變化,用戶也可以及早捕捉到電池包的異常跡象,有效預防或減輕潛在的安全風險。
氣體監控的核心在于氣體擴散速率,包括傳感器在電池包內的布局位置以及監測氣體種類的選擇。
經過第三方機構在2022年的測試,氣體監測方式的延遲時間通常都在10秒鐘以內。
鋰電池熱失控監測學術研究發現,兩個或多個傳感器的組合可以幫助創建一個檢測系統,構建多數據融合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消除單個傳感器的缺點,提高整個系統的可靠性。
其中,氣體和氣壓的監控方式因響應迅速,成為提升時效性的關鍵。溫度和電壓監控方式的響應相對較慢,但仍是電池熱失控監控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種策略不僅有效降低了無法偵測到電池熱失控的風險,還通過多重確認的流程減少了誤報警的可能性。
奧松多傳感器協同,構筑熱失控監測防線
奧松憑借在MEMS智能傳感器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利用不同原理的優勢,自主研發出一系列高性能的氣體傳感器,包括雙通道紅外二氧化碳傳感器ACD3100、金屬氧化物式的AGS2616氫氣傳感器和熱導式的ACH2000 DMC傳感器,結合AHT30溫濕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通過對CO?、H?、DMC、溫度和氣壓等多維度傳感器的精確聯動監測,對氣體濃度和溫度、氣壓的上升速率進行判斷,實現了從“隱患潛伏期”到“熱失控擴散期”的全流程精準防控,構建了一個閉環的安全監測體系。
“奧松云”平臺:讓安全從數據中“覺醒”
“奧松云”,作為奧松電子自主研發的全新一代物聯網監控系統,更是為熱失控監測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在熱失控監測體系中,“奧松云”平臺扮演著“智慧中樞”的角色,將離散的傳感器數據轉化為可行動的安全決策。當數以千計的傳感器節點在電池系統內編織成感知網絡時,云平臺通過實時數據流構建起動態的數字孿生體,每顆傳感器的監測數據都在云端構建起電池健康度的數字畫像。歷史數據與實時信息的交織分析,讓熱失控預測從經驗判斷升級為科學決策。當監測數據出現異常時,“奧松云”能夠迅速啟動一級報警機制,將預警信息及時推送至運維人員。運維人員通過可視化界面即可透視電池包內部狀態,預判熱擴散路徑,實現從被動防御到主動干預的方式轉變,進行“早發現、早干預、早阻斷”。
在能源轉型邁向深度脫碳的關鍵階段,安全已成為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議題。奧松電子以高精度傳感技術為基石,通過數據智能構建風險防控體系,推動行業從被動處置向主動預防轉型,必將為儲能安全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面對能源轉型進程中效率與安全的雙重命題,奧松電子依托20余年傳感器核心技術沉淀,創新推出"熱失控多維度預警系統",通過高精度傳感器與“奧松云”智能平臺構建數字防線,為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行業打造全時全域的安全守護屏障,護航綠色能源革命行穩致遠。
什么是熱失控?
熱失控有別于著火,鋰電池完全可以在無明火、無氧氣支持狀態下發生連鎖熱失控,其本質是由單體電芯內部短路、過充或高溫等因素觸發的自加速放熱過程,并通過熱傳遞迅速波及鄰近電芯,這一過程被稱為“熱失控傳遞”。若不加以有效控制,這種連鎖反應最終可能引發失火甚至爆炸,對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我國《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0)中明確指出:電池包或系統在由于單個電池熱失控引起熱擴散、進而導致乘員艙發生危險之前5min,應提供一個熱事件報警信號。
國家標準《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規程》(GB/T 42288-2022)也明確提出:電池室/艙應配置自動滅火系統,與電池管理系統、火災探測器或可燃氣體探測裝置、空調、排風系統聯動,具備遠程被動指令啟動和應急機械啟動功能。
可以提供哪些預警信號?
溫度預警
由于電池熱失控時溫度會顯著上升,所以在電池包模塊的內部會布置相應的溫度傳感器來嚴密監控其溫度狀況。
氣壓預警
電池包內部的氣體會隨著壓力急劇上升而膨脹,這種氣壓的變化能夠提供及時預警的窗口,迅速且精確地反映出電池包內部的狀態變化。
氣壓監控的優勢在于其響應速度快,通常延遲時間以秒計算,即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捕捉到壓力變化。
氣體預警
在電池包熱失控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釋放出一些氣體。通過監測這些氣體的濃度變化,用戶也可以及早捕捉到電池包的異常跡象,有效預防或減輕潛在的安全風險。
氣體監控的核心在于氣體擴散速率,包括傳感器在電池包內的布局位置以及監測氣體種類的選擇。
經過第三方機構在2022年的測試,氣體監測方式的延遲時間通常都在10秒鐘以內。
鋰電池熱失控監測學術研究發現,兩個或多個傳感器的組合可以幫助創建一個檢測系統,構建多數據融合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消除單個傳感器的缺點,提高整個系統的可靠性。
其中,氣體和氣壓的監控方式因響應迅速,成為提升時效性的關鍵。溫度和電壓監控方式的響應相對較慢,但仍是電池熱失控監控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種策略不僅有效降低了無法偵測到電池熱失控的風險,還通過多重確認的流程減少了誤報警的可能性。
奧松多傳感器協同,構筑熱失控監測防線
奧松憑借在MEMS智能傳感器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利用不同原理的優勢,自主研發出一系列高性能的氣體傳感器,包括雙通道紅外二氧化碳傳感器ACD3100、金屬氧化物式的AGS2616氫氣傳感器和熱導式的ACH2000 DMC傳感器,結合AHT30溫濕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通過對CO?、H?、DMC、溫度和氣壓等多維度傳感器的精確聯動監測,對氣體濃度和溫度、氣壓的上升速率進行判斷,實現了從“隱患潛伏期”到“熱失控擴散期”的全流程精準防控,構建了一個閉環的安全監測體系。

“奧松云”平臺:讓安全從數據中“覺醒”
“奧松云”,作為奧松電子自主研發的全新一代物聯網監控系統,更是為熱失控監測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在熱失控監測體系中,“奧松云”平臺扮演著“智慧中樞”的角色,將離散的傳感器數據轉化為可行動的安全決策。當數以千計的傳感器節點在電池系統內編織成感知網絡時,云平臺通過實時數據流構建起動態的數字孿生體,每顆傳感器的監測數據都在云端構建起電池健康度的數字畫像。歷史數據與實時信息的交織分析,讓熱失控預測從經驗判斷升級為科學決策。當監測數據出現異常時,“奧松云”能夠迅速啟動一級報警機制,將預警信息及時推送至運維人員。運維人員通過可視化界面即可透視電池包內部狀態,預判熱擴散路徑,實現從被動防御到主動干預的方式轉變,進行“早發現、早干預、早阻斷”。
